
賣房需要繳哪些稅?10項您可能忽略的稅費
賣房時除了關注交易價格,還需了解多種稅費,這些稅費可能會大幅影響您的最終收益。本文介紹了10項賣房過程中可能涉及的稅費,包括土地增值稅、所得稅、營業稅、契稅等。每項稅費的計算方式和繳納時機有所不同,賣方需提前規劃,以避免不必要的財務負擔。建議賣方在交易前與專業人士合作,確保稅務處理得當,並根據個人情況選擇最佳交易時機。
專題文章 / 2025-01-04

在家享受台北101跨年煙火:揭示最具潛力的6大煙火宅房價走勢
台北101跨年煙火宅周邊的房價近年持續上漲,尤其是大安區、信義區等煙火觀賞熱點。福州山公園和安和路141巷等地,由於地理位置優越且視野開闊,吸引大量購房者,房價漲幅顯著。松仁路253巷和景勤一號公園則提供較親民價格,成為信義區的潛力住宅區。購房者應關注交通便利性、未來開發計劃以及特殊景觀宅的視野保護,選擇最具增值潛力的地點進行投資。
專題文章 / 2025-01-04

桃園房市逆勢上揚!2024年三大熱區房價走勢與投資建議
2024年,桃園市房市在央行第7波信用管制下顯示出逆勢增長的態勢。儘管全台房市普遍冷卻,桃園的桃園區、中壢區、龜山區、大園區和觀音區卻因新開發區和低價區的崛起,交易量增長顯著。桃園區和中壢區受益於大坪數住宅和高鐵特區的發展,龜山區雖因價格上漲影響成交量,但長期投資潛力依舊。大園區和觀音區的低價房源吸引了大量首購族和投資者,未來增值潛力大。選擇具有發展潛力的區域將是未來桃園房市投資的關鍵。
專題文章 / 2025-01-04

小坪數住宅最具保值潛力?深入剖析新竹及中南部房價漲幅驚人現象
小坪數住宅因總價低、需求大,成為購屋與投資的熱點。根據調查,新竹小宅房價5年內漲幅接近1倍,高雄、台南和台中等中南部地區小宅也漲幅超過5成。小宅漲幅的原因包括供需失衡、科技業發展帶來人口增長、交通建設及政策支持等。對於首購族來說,小宅較適合首付較低的需求,投資者則可關注科技園區及重劃區的小坪數產品。儘管小宅市場潛力大,但仍需考慮價格回調和居住空間限制等風險。
專題文章 / 2025-01-04

2025年房地產市場展望:通脹趨緩與政策驅動的機會分析
2025年台灣房地產市場展現出樂觀的前景,主要受到低通脹與政府支持政策的影響。隨著經濟穩定及政策推動,未來幾年房市將迎來成長機會,特別是在首次購房者、市場重建與綠能發展區等領域。預計台北市、新北市的重劃區及新興開發區將成為投資熱點,此外,桃園航空城及台中科學園區周邊地區也將因基礎設施改善和產業發展而受到關注。房地產投資者應該關注這些具增值潛力的區域,並採取多元化投資策略,以降低風險。特別是在老舊建物翻新、學區房和科技綠能區的發展中,投資者將能夠捕捉到市場回升的機會。政府對首次購房者的支持和重建區的規劃將進一步推動市場需求的增長。然而,投資者應謹慎管理風險,關注政策變動和市場波動,選擇具有長期增值潛力的區域進行投資。總體來看,台灣的房地產市場將在未來幾年內穩定增長,為投資者提供豐富的機會。
專題文章 / 2025-01-04

919政策衝擊下,桃園房市核心區域亮點解析:低價優勢與交通便利吸引自住
桃園市近年以其地理優勢與交通便利性,成為台灣房市的熱點。然而,隨著政府推出的919打房政策,市場氛圍發生了明顯變化。在這一政策衝擊下,桃園房市成交量銳減,尤其是核心區域。然而,這些區域憑藉獨特的低價優勢和完善的交通網絡,仍然對自住買家充滿吸引力。本文將深入解析桃園核心區域的市場現狀,從交通優勢、房價表現、人口流入趨勢、政策影響及未來發展等多個維度,探討這些區域為何仍是購房者的首選。
專題文章 / 2025-01-04

《國土計畫法》延後上路:破解土地利用困局的機會與挑戰
《國土計畫法》延後施行至2031年,對台灣土地利用、農村振興及城市發展帶來多重挑戰與機遇。本文從歷史脈絡、現狀問題、延後影響及應對策略等角度全面剖析。重點討論如何解決零星開發、農地穿孔化及中央與地方規劃衝突等問題,並提出過渡期內的可行策略,包括地方政府賦權、推動試點計畫、加強協作及智慧技術應用等,最終實現土地資源的永續發展。
專題文章 / 2025-01-04

買地自建看似便宜「1坪12萬」?內行人揭露隱藏風險,讓你後悔不已!
隨著房價高漲,不少人把目光轉向「買地自建」,以為這樣可以省下購房的高額成本。尤其是當市場上出現「每坪僅12萬」的土地時,這更是吸引了大量買家。然而,內行人提醒,這些價格看似超便宜的土地,背後卻隱藏著諸多陷阱,讓買家不僅無法如期自建房屋,甚至連建築執照都無法順利獲得。本文將揭示為何「買地自建」並不如想象中那麼簡單,並探討此類土地潛在的法律與技術問題,幫助購房者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專題文章 / 2025-01-03

嫌房價高?「買地自建」未必是最划算選擇,專家揭示真相
隨著台灣房價居高不下,越來越多人將目光投向「買地自建」作為擁有夢想住宅的途徑。雖然「自建房屋」聽起來是個值得考慮的選擇,但實際上,這樣的決策未必是最划算的。許多過來人和專家提醒,買地自建可能面臨多重隱藏成本和法規限制,並非所有人都能輕鬆實現理想中的自建房。本文將深入分析「買地自建」的優缺點,幫助潛在買家做出更明智的選擇。
專題文章 / 2025-01-03

如何避免土地買賣陷阱?法院判決揭示履約保證金爭議關鍵
在台灣,土地買賣對於自建房屋的買家來說,可能充滿隱藏的法律風險。最近,嘉義一名郭姓男子與地主簽訂土地買賣契約後,支付了25萬元履約保證金,但因為土地缺乏公共汙水下水道系統,無法取得建築執照,郭男決定解約並要求退還保證金。最終,法院判決支持地主立場,郭男無權要求退還保證金。本文將深入分析此案的法律爭點,並提供土地買賣過程中應注意的法律建議。
專題文章 / 2025-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