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行選擇性信用管制與無寬限期政策解析:房市槓桿操作與投資風險的關聯
本文章深入解析了央行於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中推出的“無寬限期”政策,探討其對房市投資者及自住需求購屋者的影響。隨著投資者對房市槓桿操作的濫用,央行逐漸收緊政策,而“無寬限期”的設定成為政策調控的核心手段。本研究將透過逐列分析,揭示無寬限期對房市的長期影響,並深入探討新青安房貸政策中的五年寬限期,分析該政策是否會帶來市場的動盪及次級房貸風暴的風險。最後,本文章提供觀點與建議,並總結央行政策對未來房市的影響。
專題文章 / 2025-01-17

美金依舊強大!川普提名財長貝森特的政策與未來挑戰
2025年1月16日,川普提名的財長候選人斯科特‧貝森特(Scott Bessent)於參議院財政委員會接受質詢,強調要確保美元維持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貝森特提出一系列以促進經濟增長為核心的政策,包括戰略投資、減稅措施與關稅政策。他的政策觀點和施行能力成為美國未來財政政策的關鍵風向標。本文將詳細探討貝森特的財政政策、預期挑戰,以及美元未來的世界儲備貨幣地位。
專題文章 / 2025-01-17

2025年台灣商用不動產與土地市場展望:政策利好與科技浪潮助力市場成長
2025年台灣商業不動產與土地市場將繼續展現出強勁的增長潛力,儘管面臨全球經濟放緩的挑戰。根據仲量聯行的分析,2024年全年商業不動產及土地交易總額突破4,000億元,創下2022年以來的最高紀錄,且增長幅度達到66%。2025年,台灣經濟增速預計將有所放緩,但政策利好和科技浪潮的推動仍將保持市場活力。本文將詳細探討2025年台灣商用不動產與土地市場的趨勢,結合各類數據和行業專家分析,提供實用的市場見解與投資建議。
專題文章 / 2025-01-17

台北小宅交易熱爆棚!三大選購秘訣助你買對不後悔
台北小宅交易熱潮持續升溫,特別是25坪以下的小宅,成為現代都會區住宅市場的主流。本文將深入分析小宅熱銷的原因,並提供選購小宅的三大要訣,包括空間配置、設備管線規劃,以及採光與通風考量。此外,我們也將探討中山區、大同區等熱區的小宅行情與未來發展潛力。
專題文章 / 2025-01-17

五萬月薪,打造自己的家!小資族成功置產的四大關鍵
台灣房價居高不下,對於月薪5萬元的小資族而言,購屋似乎是遙不可及的夢想。然而,透過正確的理財規劃與策略,擁有屬於自己的房子並非不可能的任務。本篇文章將分享四大關鍵心法,包括投資理財、延遲消費、選擇性價比高的房源以及善用政策優惠,幫助小資族逆轉人生,實現購屋夢想。
專題文章 / 2025-01-17

中國房地產市場趨勢—制約政策下的詳盡分析與前景見解
中國房價在12月出現了趨穩的象徵,新建商品住宅均價和二手住宅均價的現測降度均有所放緩。在低項兌款和其他政策減壓的支持下,市場興趣出現回溫。本文將重點分析該現象背後的原因,並提供觀點和前景見解。
專題文章 / 2025-01-17

新北房價飆升!2024年「房地合一稅繳稅王」揭曉,如何有效節稅?
2024年新北市以131.4億元的房地合一稅收超越台中市,成為繳稅王,顯示出台灣房市的強勁增長。整體房地合一稅收達684億元,年增63%。新北市的房價上漲與交易量增加推動了稅收,與台中市的房市表現相比,增長尤為顯著。高雄市也顯示出強勁增長,房地合一稅收達97.5億元。面對高額稅負,許多屋主開始尋求節稅方法,如重購退稅和6年免稅額度。文章強調了長期持有策略、節稅規劃和市場監控的重要性,建議投資者應提前規劃,利用合法節稅途徑,以在市場繁榮中獲取更高回報。
專題文章 / 2025-01-16

黃仁勳預言:實體AI將為台灣開創新機遇,機器人應用成關鍵突破口
黃仁勳預測,實體AI將是台灣的巨大機遇,特別是在機器人應用領域。隨著AI技術的進步,台灣可以利用其在電子產品製造的優勢,成為全球AI領域的重要基地。文章中分析了實體AI如何推動台灣製造業的智能化,並提出台灣應積極建設AI生態系,從硬體技術、人才培養到產業合作等方面加強投入。未來,AI將成為各行各業的主流,台灣有望在全球AI競爭中占據有利位置。
專題文章 / 2025-01-16

台積電2024財報創新高!首季展望與未來成長潛力分析
台積電於2024年第4季創下單季營收新高,達8,684.6億元,年增38.8%,每股純益為14.45元。毛利率為59%,營業利益率為49%。並預計資本支出為380~420億美元。台積電也強調會持續擴產以滿足客戶需求,並駁斥有關CoWoS砍單的謠言。
專題文章 / 2025-01-16

台灣首例「使用權社宅」年底試辦!20年長租模式助力解決高房價問題
台灣首例「使用權社宅」將於2024年底在信義兒福公辦都更案中試辦,計畫提供72戶以20年長租為特色的住宅,作為高房價時代的創新居住選擇。這種模式由政府主導,並與民間企業合作開發,旨在解決低收入和年輕族群的居住困境。與傳統購屋模式相比,使用權社宅能減輕財務壓力,提供穩定的居住環境。此計畫的成功推廣將有助於提升社會住宅的可負擔性,並改變傳統的「非買即租」居住觀念。
專題文章 / 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