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新竹產業園區污水處理廠專業簡介—— 結合公私力量,打造高效永續水資源管理體系
次閱讀
新竹產業園區因應高科技產業進駐與廢水量激增,採公辦民營方式擴建與管理污水處理廠,並設立下水道系統營運中心,統籌雨污水設施之維運與擴充。園區分為東、西兩區,共設兩座污水處理廠,分別採用延長曝氣法與ODOBEZ深層曝氣系統,總日處理量達36,000 CMD以上,BOD與SS去除率達85~90%。處理系統符合環保法規,並依實際操作能力定期調整進場限值,確保排放水質穩定。營運中心除維護設施與水質監控外,亦負責技術諮詢與違規查報。未來將朝智慧化、永續經營邁進,打造綠色產業園區標竿。
新竹產業園區污水處理廠專業簡介—— 結合公私力量,打造高效永續水資源管理體系
📚 目錄
一、前言:水資源管理的重要契機
隨著新竹產業園區產業升級與高科技廠商大量進駐,廢水排放量大幅增加,原有污水處理設施逐漸無法負荷。為提升處理效率並符合日益嚴格的環保法規,園區採行「公辦民營」模式,藉由民間機構的經營彈性與技術能力,加速擴建作業並導入現代化管理。另設立「下水道系統營運中心」,統籌雨污水系統之營運、維護與擴充,落實永續水資源管理,打造高效且綠色的產業環境。
二、下水道系統營運中心職掌範圍
為有效管理新竹產業園區日益複雜的水資源系統,園區特別設立「下水道系統營運中心」,統一負責園區內雨水與污水系統之全面營運與維護。其職掌範圍涵蓋以下三大面向:
1️⃣ 管轄範圍
涵蓋整個園區內公用之雨水與污水下水道設施。污水系統從用戶排放端接入污水管線起,至污水處理廠放流口止;雨水系統則包含所有公共雨水下水道網路與附屬設施。
2️⃣ 責任工作
中心需負責日常系統之檢視、清理、維護與必要時的汰舊更新,亦包含因應產業廢水量增加所需的擴建工程。此外,還包括對違規排放廢污水案件的管理與通報、水質監測與污染預警,以及法規所要求之各項環保作業。
3️⃣ 污水處理廠整合服務
營運中心同時負責污水處理廠之全面營運與行政管理,涵蓋水質分析、操作紀錄、廠區環境清潔、設施維護保養、行政文書與對外聯繫等,形成一套完整、專業化的系統化運作機制。
透過該中心之統籌運作,能有效提升處理效率與法規符合度,達成污染防治、資源永續與產業服務的多重目標。
三、營運目標與願景
新竹產業園區隨著產業規模擴大與高科技製程普及,水資源使用與廢水排放需求日益提升。為因應園區未來發展與環境永續要求,污水處理系統之營運管理需導入前瞻思維與整合策略。下水道系統營運中心以「高效管理、綠色永續、專業服務」為核心目標,訂定以下營運願景:
✅ 滿足產業發展需求,強化污染防治
透過持續優化污水處理設施,擴充處理容量,確保園區內廠商廢水能穩定排放並符合法規,達成水污染防治與排放風險管理的雙重目標,維護周邊水體與生態環境品質。
✅ 提升營運效率,減輕企業負擔
在營運制度上導入成本控管與效能提升機制,降低整體處理成本,讓園區內企業得以享有高品質且具競爭力的公共設施服務,進而強化產業投資吸引力。
✅ 建立公平合理的收費制度
營運中心推動以污染者付費原則為基礎的收費制度,兼顧排放量、污染程度與廠商規模,實現使用者公平負擔,確保財務永續與用戶權益。
✅ 提供專業顧問與技術支援
積極扮演技術顧問角色,協助廠商解決排放、水質或處理技術等疑難問題,並提供法規諮詢、污染預警與節能減碳建議,促進整體環保水準提升。
✅ 塑造三贏局面與專業品牌
結合政府監督、公營資源與民間營運效率,建立良好互動與合作機制,形塑高信賴度的公共設施品牌,創造政府、企業與環境共榮共贏的永續發展局面。
透過以上多元化的營運目標與願景設定,期能將新竹產業園區打造成全國示範性的水資源管理典範。
四、園區產業發展特性
新竹產業園區為政府規劃推動的重要綜合工業區,自設立以來即吸引大量製造業進駐,產業類型涵蓋廣泛,具備高度多元與區域整合優勢。主要產業包括電子、電機、精密機械、金屬加工、化工、塑膠、紡織、染整、製藥、食品、玻璃、陶瓷等,形成完整的工業聚落與上下游供應鏈體系。
園區地理範圍分為「西區」與「東區」,兩區以高速公路為界,透過交流道無縫銜接,具備實質整合運作的功能。地理與用地規劃如下:
區域 | 工廠用地 | 公共設施用地 | 住宅社區用地 | 地理特性 |
---|---|---|---|---|
西區 | 177 公頃 | 28 公頃 | 21 公頃 | 鄰近新豐溪、高速公路與縱貫鐵道,交通便捷,便於貨物流通與勞工通勤 |
東區 | 179 公頃 | 54 公頃 | 24 公頃 | 西側與西區相接,透過戰車道與鄉道形成環狀交通網,擁有更大發展腹地 |
總體而言,新竹產業園區不僅是產業升級與轉型的重要平台,也因其複合型產業結構與地理優勢,具備持續發展與吸引投資的強大潛力。未來隨著綠色轉型與智慧治理需求提升,園區將更需高效、專業的水資源與污水處理支援系統。
五、污水處理廠發展歷程與系統演進
隨著新竹產業園區產業進駐密度提升,廢水排放量呈倍數成長,促使污水處理廠必須持續擴建與技術升級。自民國 68 年啟用以來,污水處理系統歷經五期主要擴建,從初期基本處理,到現今高效率、現代化處理技術,充分反映園區產業結構變化與環保法規日趨嚴格的趨勢。
以下為歷年發展階段概要:
期程 | 設計容量(CMD) | 建設費用(萬元) | 處理技術 | 建造原因 |
---|---|---|---|---|
一期(民國 68 年) | 7,000 | 2,645 | 連續性生物曝氣系統 | 應對初期園區用水及排水處理需求 |
三期(民國 78 年) | 21,000 | 24,412 | 連續性生物曝氣系統 | 因應產業快速擴張導致水量激增 |
五期(民國 104–107 年) | 49,175 | 32,830 | MBR / Odobez 系統 | 東區增設處理廠,並提升符合法規標準 |
其中,MBR 系統具備佔地小、出水穩定、耐水質變化的特性,特別適合高密度與高污染負荷的產業園區使用。而 Odobez 系統則以強化曝氣與深層活性污泥處理為核心,對於高強度污染水體表現良好,符合新環保標準與放流水限值的長期要求。
透過持續演進與技術導入,園區污水處理廠不僅穩定服務近 450 家廠商,更成為工業區水資源管理與永續治理的關鍵支柱。未來隨智慧環保與再生水趨勢持續推動,園區也將持續擴展新世代水處理能量與智慧監控技術。
六、污水進出水標準與規範概覽
為確保新竹產業園區污水處理廠能有效達成污染物削減目標,並保障下游水體環境品質,園區訂定嚴格的污水進出水標準。這些標準不僅符合國家環保法規,更依據園區特性及產業類型進行分期調整,確保處理效率與環境安全。
以下為部分關鍵污染物項目之放流水標準與進場限值對照表:
污染物項目 | 放流水標準 (mg/L) | 進場限值 (mg/L) | 備註 |
---|---|---|---|
生化需氧量 (BOD) | 30 | 400 | 污染物分解能力主要指標 |
化學需氧量 (COD) | 100 | 480 | 反映有機及部分無機污染物濃度 |
懸浮固體 (SS) | 30 | 400 | 影響水體渾濁度 |
氟鹽 | 15 | 15 | 常見工業用化學物質 |
鉛 | 0.5 | 0.5 | 重金屬限值,防止生態毒害 |
氨氮 | 30~100(分期施行) | 30~100 | 分階段嚴格限制,逐步降低排放 |
多氯聯苯 | 0.00005 | 0.00005 | 高毒性持久性有機污染物 |
重要說明:
嚴格管控:所有進入系統的污水必須符合上述限值,尤其對於有毒、易燃、爆炸性物質及放射性物質一律禁止排入,以免影響處理廠運作安全及環境健康。
分期調整:部分項目如氨氮採分期施行制度,逐步嚴格標準,兼顧產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平衡。
定期檢討:污水處理廠依據實際運行情況與法規變動,定期檢討並修正排放標準,確保符合法律要求與環境承載力。
合規監測:園區設有水質監測與取樣機制,確保放流水質長期穩定達標,防止污染物外洩,守護下游水域生態安全。
透過上述嚴謹的進出水標準與管理,污水處理廠有效降低污染負荷,實現新竹產業園區綠色永續發展的目標,保障產業與環境和諧共存。
七、現行污水處理能力與流程對比
新竹產業園區目前設有西區及東區兩座污水處理廠,分別採用不同技術系統,針對園區多樣化廢水特性,提供穩定且高效率的污水處理服務。兩處理廠在設計容量、處理技術與水質去除效果上各有特色,協同維護園區整體排水與環境品質。
項目 | 西區污水處理廠 | 東區污水處理廠 |
---|---|---|
處理平均水量 | 21,000 CMD | 15,000 CMD |
處理方式 | 延長曝氣活性污泥法 | ODOEBEZ深層曝氣法 |
BOD去除率 | 約85% | 約90% |
放流水BOD | 10–25 mg/L | 約25 mg/L |
尖峰處理流量 | 42,000 CMD | 30,000 CMD |
西區污水處理廠
西區廠自民國69年運轉以來,採用成熟的延長曝氣活性污泥法,具備良好的有機物降解能力,對 BOD、懸浮固體等污染物具有約85%的去除效率。西區廠設計平均處理水量為21,000立方公尺每日,能應對最高42,000立方公尺的尖峰流量,具備彈性處理能力,符合園區主要工廠排放負荷。
東區污水處理廠
東區污水處理廠於民國92年啟用,採用先進的ODOEBEZ深層曝氣法,此技術為一種改良型超深層曝氣活性污泥系統,能提供更高的溶氧效率與污染物分解效率,BOD去除率約達90%。東區廠設計處理平均水量為15,000立方公尺每日,尖峰流量可達30,000立方公尺,主要服務近年迅速發展的東區高科技產業。
兩廠透過互補性技術及靈活調度,確保整體污水處理系統在面對產業多樣化與環境標準嚴格化的挑戰下,仍能持續提供穩定、安全的污水處理服務,支撐新竹產業園區的永續發展與環境保護目標。
八、人員編制與管理組織
為確保新竹產業園區污水處理廠高效且穩定運作,整體人員編制精簡而完備,涵蓋多項專業職能,強化跨部門協作與管理效率。目前全廠共配置25名員工,組織結構明確,分工細緻,涵蓋技術操作、維護保養、水質監測及行政支援等關鍵領域。
組別 | 主要職責說明 | 人數分配 (約) |
---|---|---|
廠長、副廠長 | 全面負責廠務運作與管理決策,監督各組運作狀況 | 2 |
維護組 | 設備定期檢修與故障排除,確保機械系統穩定運行 | 6 |
操作組 | 負責日常污水處理流程操作,監控系統參數及異常狀況 | 7 |
水質檢驗組 | 執行水質取樣與分析,確保排放水質達標,提供數據支援與報告 | 4 |
前處理管制組 | 管控進水水質,處理廢水預處理及違規排放管理 | 3 |
行政總務組 | 負責文書作業、行政支援、人力資源管理及廠區後勤維護 | 3 |
組織說明
廠長與副廠長:作為污水處理廠最高管理層,負責規劃策略、指導決策,並確保各部門目標一致,提升整體營運效能。
維護組:專注於污水處理設備及設施的日常檢修及預防性維護,及時解決設備異常,減少故障停機時間。
操作組:全天候監控污水處理流程,調整運行參數,確保污水處理效率及穩定性,對突發狀況做出快速反應。
水質檢驗組:負責定期採樣與分析進出水質,監控污染物去除成效,並確保放流水質符合環保法規要求。
前處理管制組:重點管控工廠廢水進入系統前的預處理流程,嚴格執行廢水水質標準與違規排放監督。
行政總務組:提供必要的行政及後勤支持,包括文件管理、人事協調及廠區環境維護,確保作業順暢。
此組織架構兼顧專業性與協調性,透過明確的職責分工及合理的人力配置,確保新竹產業園區污水處理廠在技術與管理上持續提升,達成高效能、永續化營運的目標。
九、總結與未來展望
新竹產業園區污水處理系統經歷多階段的擴建與技術升級,成功融合了先進的膜生物反應器(MBR)技術與ODOBEZ深層曝氣系統,有效因應高科技產業迅速成長所帶來的污水排放挑戰,保障園區環境品質與水資源安全。此系統不僅符合嚴格的環保法規標準,還在操作效率與水質穩定性上達到行業領先水平,成為全臺灣產業園區污水處理的典範。
透過公辦民營的合作模式,結合民間企業的經營彈性與政府的監督管理,提升了污水系統的營運績效及擴建速度,促進了園區產業持續發展與環境永續的雙贏局面。全方位的管理體系與專業人員隊伍,確保了設備維護、水質監測與違規管控等多項環節協同運作,保障系統的穩定運行。
展望未來,新竹產業園區污水處理系統將持續推動智慧化轉型,積極導入自動化監控與數據分析技術,以提升操作效率和反應速度。更將致力於實現「零污染」排放目標,推動廢水資源化再利用,例如污泥能源回收與水資源循環利用,打造環境友善且永續的綠色產業園區。
此外,面對全球環保法規日益嚴格與氣候變遷帶來的挑戰,新竹產業園區將持續調整處理策略與技術,積極配合政策方向,發展更具彈性且高效的污水處理解決方案。未來期望成為智慧環保與綠色產業融合的先驅,為臺灣產業園區永續發展樹立新標竿。
智慧化污水處理系統未來發展規劃表
項目 | 目標說明 | 預期效益 | 進度與計畫 |
---|---|---|---|
自動化監控系統 | 導入即時水質與設備運作監控,提高異常反應速度 | 提升運行效率,減少人為誤差與停機時間 | 2025年啟動試運行 |
智慧數據分析 | 應用大數據與AI分析,優化處理流程及預測系統負荷 | 降低運營成本,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 2026年完成系統建置 |
資源再利用 | 促進污泥能源回收及廢水循環再利用 | 降低環境負擔,實現資源永續利用 | 持續推動中,計劃2027年擴大 |
零污染排放 | 強化處理標準,達到接近零排放污染物的目標 | 提升園區環境品質,符合國際環保趨勢 | 長期目標,分階段實施 |
公私合作強化 | 持續優化公辦民營合作模式,提升管理彈性與效能 | 確保系統穩定及快速擴建能力 | 持續執行與評估 |
說明:
自動化監控系統 利用感測器與遠端監控技術,讓操作人員能即時掌握水質變化及設備狀況,避免突發故障。
智慧數據分析 透過AI演算法預測水量與污染負荷變動,優化曝氣與藥劑投加,達成節能減排。
資源再利用 包含污泥轉化生質能源及淨化水回用,降低園區用水及排放壓力,符合循環經濟理念。
零污染排放 為環保目標,依規定嚴控污染物排放,提升技術處理層級,創造更優質的生態環境。
公私合作強化 利用民間經營彈性及政府監督雙重優勢,推動設施擴建及管理現代化。
📎 附錄:流程圖、限值對照表、年度統計資料
為提升新竹產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管理透明度與資料參考價值,本附錄彙整污水處理作業流程概況、放流水與進場限值對照表、以及近年納管廠商與每日處理水量等統計數據,供相關單位、學術研究或環保審查機關參考。
一、污水處理流程說明
西區處理流程:進流水 → 粗細格柵 → 沉砂池 → 生物曝氣池(延長曝氣)→ 二沉池 → 消毒 → 放流
東區處理流程:進流水 → 格柵 → 沉砂池 → ODOBEZ好氧曝氣池 → 沉澱處理 → 濾過 → 消毒 → 放流
兩區皆設有污泥脫水與汙泥濃縮處理機制,並持續依據法令要求優化設備與監控系統。
二、放流水與進場限值對照表(節錄)
項目名稱 | 單位 | 放流水標準 | 進場限值 | 備註說明 |
---|---|---|---|---|
水溫 | ℃ | 35~42 | <45 | 不得高溫影響處理效率 |
BOD | mg/L | 30 | 400 | 有機污染指標 |
COD | mg/L | 100 | 480 | 化學需氧量 |
SS | mg/L | 30 | 400 | 懸浮固體物 |
銅 | mg/L | 1.5 | 1.5 | 金屬重點管制項目 |
鉛 | mg/L | 0.5 | 0.5 | 自110年起加嚴規範 |
氨氮(116年) | mg/L | 30 | 30 | 分階段限縮排放標準 |
總有機磷劑 | mg/L | 0.5 | 0.5 | 農藥/有機污染物 |
備註:實際限值依據環保署公告與處理廠設備能力定期檢討。
三、年度統計資料(納管家數與處理水量)
年度 | 納管廠商數 | 平均日處理量(CMD) | 年處理總量(萬CMD) | 主力產業別 |
---|---|---|---|---|
109年 | 410 家 | 34,500 CMD | 約 1,260 萬 CMD | 電子、化工、塑膠 |
110年 | 425 家 | 36,800 CMD | 約 1,343 萬 CMD | 電子、機械、食品 |
111年 | 443 家 | 38,000 CMD | 約 1,387 萬 CMD | 電子、化工、光電 |
歡迎免費諮詢專業房地產顧問
大勝哥 0916-078-268
Line 0916078268
微信 tsj0939048358
相關連結:
大勝哥廠房物件
其他地區不動產物件
更多新聞文章
